咨询服务热线:400-123-4567
发布日期:2023-03-17 07:35:47阅读:次
区域特色农业品牌孵化效果付费商业模式导图一份,企业品牌策划落地内部地图。
2021年9月2日下午,云浮市召开石材产业企业家座谈会,研究推动云浮市石材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擦亮云浮石材品牌。
会议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深入分析了云浮石材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会议指出,要始终坚持把壮大市场主体、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推动云浮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政企同心、齐心协力,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加快推动石材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激发云浮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动力。
会上,云浮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卢荣春提出,要坚持问题导向,政企同心、相向而行,共同克服石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为企业做大做强“松绑”,实现政府企业互利共赢。
2018年起“出于资源保护的考虑,云浮本地石材基本上已经以保护为主,不开采,现在我们主要是通过采购全世界的石材来云浮加工,然后销往全世界。”2018年10月18日,第十五届云浮国际石材科技展览会正式开幕,云浮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施东红在会上说。
广东省云浮市,又被称为“中国石都”。在地质上正处于云开隆起带的中部,构造复杂,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好,是中国三大石材产业基地之一。目前,市内共有各类石材工商登记企业3100多家,规模以上石材企业313家。2017年,云浮全市生产总值达到840.03亿元,而石材产业工业总产值便贡献了310亿元,几乎撑起云浮经济的半边天。
然而,繁华背后隐忧浮现。石材加工带来的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问题,使产业备受环保压力。同时,行业内“只见星星,不见月亮”。大部分石材企业规模较小,多为作坊式生产加工厂家,品牌度、知名度较高的领头羊寥寥无几。
“随着近几年环保的要求越来越严,传统的粗放型加工机制必须改造。云浮市委市政府也在不断推动石材产业的转型升级,深入贯彻实施高质量的发展战略,促进了全市石材产业的经济保持良好的平稳发展态势。”施东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乘着“一带一路”东风,云浮早已成为进口石材的主力军,并形成“买世界、卖世界”的全新格局。随着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云浮石材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作为云浮的特色支柱产业之一,石材加工对当地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全市各类石材工商登记企业31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13家;去年总产值达310亿元,带动超过20万人就业。过去五年,云浮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8%左右,石材发展形成了“买世界、卖世界”的新格局。
不过,环保问题一直困扰石材加工行业,也让云浮石材饱受诟病。一方面,石材加工产业主要分布在地区公路两侧,布局上比较密集,导致没有足够空间建设沉淀池,无法沉淀石材加工废水中浓度较高的悬浮物。另一方面,行业内缺乏规模大、知名度高的企业,小规模企业资金有限BOB彩票,采用的石材加工技术落后,也无法在在技术和环保上投入更多。BOB彩票
与此同时,周边地区石材工业穷追猛打,也给云浮带来不少压力。今年9月27日,福建省发改委、省经信委印发了《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千亿产业集群推进计划》(2018-2020年),被列为发展重点的27个产业集群中就有以晋江南安建陶、南安石材、南安水暖厨卫为主导建材产业集群BOB彩票。今年上半年,南安市水头镇石材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就达到118家,规模以上产值109亿元,同比增长17.8%。
为推动行业洗牌,转变以往的粗放式加工模式,云浮石材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与过往相比,今年石展会倡导石材产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改造、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以绿色低碳为标尺,并注重凸显科技元素。”施东红表示。
据悉,本届云浮石展会共设340个展位,展馆面积约3万平方米,参展企业209家。其中,石材机械展区共设特装展位70个、标准展位66个,将展出最新的、功能更强大、更环保的加工设备和工艺技术。
记者现场走访发现,石材加工的各个环节都在上马新一代机器人,以提高能效和环保水平,比如切割效率极高的复合加工机器人、具备统一收集和清理废渣功能的系列巧雕机器人系统,以及超强净化的水洗式除尘设备等。“通过技术升级,可以极大降低石材加工行业对大气的污染,而且新设备也更加节能。”一名参展商告诉记者,如何借助机器人来提高能效、降低污染,是业界近年一直在努力解决的问题。
根据2015年出台的《关于引导扶持云浮市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试行办法》,云浮市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经费,在科研项目启动、产业孵化投资、开展国际技术合作等方面资助新型研发机构。
“我们从建平台、育产业、优政策等重要的环节出发,研究出台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的政策措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云浮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梁首艳告诉记者。
云浮市官方数据显示,在实施引导石材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等系列狠抓节能降耗和绿色经济生产措施后,云浮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有22家石材企业通过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我们还制定了全市石材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并初步建立石材产业能源利用状况监管体系。”施东红透露,今年云浮将利用省级股权投资技改专项资金7950万元,开展节能环保技术改造。
当地政府还力推行业秩序的形成,支持石材企业创品牌;主办各种关于石材质量的研讨班,为企业详细解读有关政策及进出口等业务知识,实施企业成长工程。“我们每年都会针对性地推动一批规模以下石材企业升级为规模以上的企业,目前全市规模以上石材企业达到313家,比2012年增加了210家。市石材企业注册商标达到478件,省著名商标5件。”施东红表示。
而业界也在想方设法打开销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让云浮在“互联网+石材”转型方面有更多可能。目前,云浮不仅成立了国家石材数据库、云浮创新设计中心等,还涌现了一批石材交易B2B平台,以及各种关于石材联合开发、工艺设计等的服务型新型企业。
“现在已经有超过40家企业入驻我们平台,系统内拥有4000多种石材大板素材。消费者可以在App上进行石材铺贴设计,感受铺贴效果。大板应用还可分享至微信、朋友圈等,完成线上营销。”石全石美App工作人员如是告诉记者。而“石图”、“石猫”等App则致力于帮助企业找到所需石材产品。用户通过拍照识图的方式,可快速获得石材信息,软件也会主动推荐相似板材和石材供应商。
而在出口方面,云浮新港已成为广东省最大的石材进口口岸,去年共进口石材210.1万吨,占广东口岸石材进口总量的62%。“未来我们重点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AEO互认,从而相互给予优先便利,简化审核等。”云浮市海关人员表示。
相关:《政企同心 相向而行 形成合力 持续擦亮云浮石材这块“老字号”品牌》
云浮,又被称为石城,位于广东“大西关”,是连接珠三角和内陆地区、大西南区域的咽喉枢纽,全国闻名“石材王国”。在云浮境内,有一条长达50多公里的“百里石材走廊”,蔚为壮观。
作为一座拥有400多年石材加工生产历史的“石材古都”,云浮的石材“老字号”品牌如何擦亮?老板们纷纷表态和支招。
第一,着力培养石材加工龙头企业。目前缺少龙头企业的带动,建议政府通过财政补贴、金融信贷、税收等方面出台政策,培育一批优秀的石材加工龙头企业,引进石材行业的品牌企业、环球企业、高质企业等到云浮,影响带动云浮石材行业、企业。
第二,建议政府策励具有管理研发石材专业的机构,并配套熟悉石材的专业人才去管理,研究石材行业更好的发展方向石材新闻。
云浮人就是“石材人”,“石材人”是推动石材行业发展的引擎,石材行业是推动云浮经济发展的引擎。我们的产业、制造业、生产业应该走出去,走向世界。
过去两年受疫情影响,海内外大部分家庭居家多、出门少,家具和家用品一下子成为我们的热销品。于是我们的订单猛增,海外的需求订单相比上一年是30%、50%地增长。由此,我们大胆预测,未来几年,出口石材家具市场订单会持续地增加。然而国内的市场,部分石材面临的是房地产开发业的降温。国际市场、出口业务是目前行业转型升级的新路线,结合我国“一带一路”经济路径,把大理石做成家具,标准化产品是石材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的新业态。
石头是大自然上亿年甚至更久远的产物,有着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云浮百年石材文化需要传递,通过成功的传播手段,建立一种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共鸣”。
怎么发展云浮石材?我认为要用科学的办法、文化的方式、互联网的方式去发展。目前云浮石材属于“马路经济”,产品缺少系统性的集中BOB彩票、分类,货源过于分散,采购人的成本增加。如果再不优化环境,可能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客户流失。我们要重新塑造云浮石材的品牌,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让客户休闲式、享受式购物。市场要推出利好政策、优惠措施,让更多的商家进驻市场,抱团发展;建立一所石材人的“商学院”,我们要讲石材文化,提高从商人员的文化素质、职业素养,为市场输送优质的石材人才资源,打造“石材网红”;建立互联网平台、新媒体科技产业园,打造一站式的石材展示交易平台、商家资源平台,实现科技营销,用科技力量引领石材行业的转型升级;搭建各种渠道营销,例如引进设计渠道、经销商渠道,不定时举办各种沙龙、会谈,把石材厂家、商家等资源引导到云浮,以石材为契机,聚集目标客户,传递云浮文化品牌的内涵与价值。
云浮紧邻珠三角核心区,全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拥有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区域优势,石材发展大有可为。目前导致云浮石材转型升级缓慢的主要原因是产业升级缺乏顶层设计、缺乏政企合力、缺乏创新,我们要抓住融入大湾区的发展机遇,在大型园区、大企业、标杆企业的带动下,以适应市场竞争的力量驱动整个产业链转型升级发展,BOB彩票有效吸引大量工程项目的石材订单、生产加工、交易落户云浮。
渴望云浮市构建良好的石材营商环境,引导开发大型规模企业集聚的园区,BOB彩票向省、国家申请“一城一产业”扶持政策,形成区域产业优势。大力引进和扶持若干石材大企业、标杆企业,支持和引导它们通过资源整合形成产业集聚平台(园区),主动担当,以大带小,和本地中小企业形成优势互补,大家参与共享财税扶持、供应链金融、工程业绩和品牌实力。